【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莒南石泉湖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多元业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临沂市莒南县石泉湖村近两年以文旅融合为核心,通过盘活资源、创新业态,打造出民宿集群、乡创1959、特色商街、网红打卡地等多元文旅场景,从昔日普通村落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资源深挖:红色绿色打底,文旅基因焕彩

石泉湖村坐拥“山东水库之母”这一红色地标,承载着军民共筑水利工程的历史记忆;世界最大的天然卧佛“莒南天佛”依山傍水,一山三景的奇观自带流量。近两年,村里以这些资源为基底,整合周边生态农业资源,形成“红色文化+自然奇观+田园休闲”的文旅矩阵,为游客提供从历史感悟到生态体验的全链条游览路线。

业态创新:旧空间变身新地标,文旅场景多元绽放

石泉“乡创1959”:老厂房里的潮流聚集地由8亩废弃养殖场改造而成的“乡创1959”项目,如今是年轻人追捧的文旅新空间。这里不仅有酌野小酒馆、喜枝烘焙坊等潮流店铺,更聚集了花馍工坊、锔瓷工坊等非遗体验场馆,配套研学餐厅、阡陌书屋、露天剧场等设施,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万人次,成为集非遗传承、休闲社交、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节点。

滨水商业街:养殖棚蜕变成非遗市集。村里将32处零散养殖棚统一改造,打造出融合宋韵文化与非遗元素的滨水商业街。宋朝茶市非遗展示街引入特色餐饮、手作体验等商户28家,还专门为村民设了10个摆摊专区,既让游客感受“舌尖上的石泉湖”,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年交易额突破500万元。

网红打卡点:处处是风景,步步有故事。村里把“山东水库之母”红色历史“搬”上街巷墙面,让村史馆“走出”展馆,成为沉浸式红色打卡点,年吸引观摩学习团队200余批次;整合山水资源建成的“山泉涧”户外营地,集露营、烧烤、亲子游乐于一体,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超800人次;禧园农庄则以采摘、农耕体验为特色,成为家庭游客的首选,年接待量达2.5万人次。

配套升级:民宿集群成亮点,文旅体验再升级

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村里流转23户闲置农宅,将其改造为独具特色的“大地乡居·石泉”民宿,获评首批“沂蒙乡愁”民宿。这些民宿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石墙、青瓦与现代化的舒适设施相得益彰,让游客在感受乡村宁静的同时,也能享受优质的居住体验。今年以来,民宿年接待住宿游客1.2万人次,入住率常年保持85%以上,带动村民房屋租赁年均增收1.2万元,为村里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每到旅游旺季,民宿一房难求。游客李女士表示:“住在这里,推开窗就能看到青山绿水,晚上伴着虫鸣声入睡,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乡村老家,特别放松。”

活动引流:露天音乐节点燃热情,文旅IP持续升温

作为村里的“流量担当”,石泉湖露天音乐节已成为周边颇具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今年“五一”期间,音乐节在石泉湖大草原开唱,邀请知名乐队与本土音乐人同台,搭配特色美食市集,单日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3天活动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万元。来自日照的游客王女士说:“在山水间听音乐、逛市集,这种体验太独特了,明年还要来!”音乐节的火爆不仅带火了民宿、餐饮,更让石泉湖的文旅名片越擦越亮。

石泉湖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浩表示:“我们通过农文旅融合,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让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吃上了‘旅游饭’。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丰富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把石泉湖村打造成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石泉湖村,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这片充满魅力的乡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