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丨书卷里的“中国红”——红色文献巡展走进莒南新华书店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文献是镌刻着信仰与初心的珍贵印记。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书卷里的‘中国红’——红色文献巡展”活动。自8月1日起,该展览在莒南新华书店一楼展出。本次展览精选馆藏珍贵红色文献近500件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传递了穿越时空的信仰之歌历史,在泛黄的纸页间低语;精神,于无声的字迹中闪耀。从这些红色文献中我们能感受到“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迈情怀,能体会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能领悟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能汲取到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书卷里的“中国红”


主办单位:

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莒南新华书店

莒南县博物馆

莒南县永泰茶具文化博物馆

展览地点:

莒南新华书店一楼

展出时间:

2025年8月


图片


书卷里的“中国红”

图片
图片

《闪闪的红星》以1930年代红军长征时期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为背景,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冬子的父亲潘行义长征前,赠送冬子一枚红星帽徽,成为他心中革命信念的象征。红军撤离后,冬子的母亲为保护同志英勇牺牲。失去双亲的冬子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定寻找红军的信念。最终,冬子找到红军队伍,亲手抓获胡汉三。通过潘冬子与恶霸胡汉三的多次交锋、运送盐巴、智斗奸商等情节,展现了他从天真孩童到勇敢战士的蜕变过程。红星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既象征党的光辉引领,也映射潘冬子内心革命火种的成长。

图片


图片

《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作词、作曲的爱国歌曲,于1950年9月完成创作后,发表于音乐刊物《大众歌选》第三集的首篇,并于1951年9月15日经《人民日报》发表后,正式开始在中国传唱。

该曲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爱国之情。曲调豪迈雄壮,节奏铿锵有力,情感深厚宽广;歌词朴实真挚,实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艺术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成为独立富强、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的写照。

图片
图片

《小英雄雨来》改编自管桦的同名小说,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雨来机智勇敢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英勇事迹。1940年前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扫荡”,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成为抗日斗争的前沿。雨来所在的儿童团配合民兵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成为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连环画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和富有张力的情节设计,将雨来凫水脱险、智斗日寇等经典片段跃然纸上,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宁死不屈的小英雄形象。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肯跳河也不泄露八路军情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铮铮誓言,成为激励几代青少年的精神坐标,传递了“少年强则国强” 的永恒主题,至今仍在红色教育中焕发活力。

图片


图片

《鸡毛信》讲述了12岁的放羊娃海娃奉命将插有三根鸡毛的紧急情报送给八路军,途中遭遇日军,他机智地将信藏在绵羊尾巴下,虽被俘虏却始终沉着周旋,最终成功送达情报,帮助部队端掉敌人炮楼的故事。以儿童视角展开叙事,通过藏信、搜身、夜逃等跌宕情节展现战争中小英雄的智慧与勇气,兼具童趣与紧张感,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凸显了民间抗战的特色。海娃作为“党的孩子”的成长历程,成为革命精神代际传承的象征,其勇敢机智的品质激励了几代青少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泛黄的纸页间藏着时代的呐喊,

斑驳的笔迹里跃动着信仰的脉搏。

诚邀您走进这场红色文献展览,

在字里行间触摸历史的温度,

让初心与使命在心底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