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的沂蒙精神 临沂赴疆开展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侧记

  天山下的沂蒙精神

  ——我市赴疆开展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侧记

我市公检团队表现突出,获得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奎屯储运分公司赠送的锦旗。

长时间扦取棉样,公检人员的指甲出现外翻甚至脱落现象。

  “这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20日下午,在我市赴新疆参加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成果汇报上,副市长刘贤军代表市政府对市检验检测中心派出的公检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授予公检团队“担当奉献好榜样团队”旗。

  沂蒙儿女闯天山,引得“春光”度玉关。从临沂到新疆,七千里路云和月,跨越2小时时差,横穿大半个中国。14位沂蒙儿女,在市检验检测中心纤监中心负责人、赴疆棉花公检团队队长于春光的带领下,肩挑国家使命和沂蒙人民重托,战风雪斗冰霜,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天气中,严格按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工作要求及新疆监管棉花公证检验工作程序,每天工作十多小时,连续奋战100天,共计完成棉花公检45万吨,创下监管棉单库点公证检验量新纪录,达到临沂纤监参与公检工作以来的新高度。

  战风雪斗冰霜,沂蒙儿女赴疆开展监管棉公证检验

  新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库位于天山脚下,抬头就能看到庄严肃穆又神圣的天山,但接受公检任务的于春光一行,却来不及欣赏这美景。

  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是关乎民生的政治任务。2019年10月,市检验检测中心接到了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下达的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任务。此次任务是去年我市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后承担的首次公检任务,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并抽调公检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强的骨干人员组成公检团队。10月13日,由14人组成的公检团队从临沂飞乌鲁木齐再辗转到奎屯,还没等好好休息、调整时差,他们便严格按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工作要求及新疆监管棉花公证检验工作程序,投入到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之中。

  “这次棉花公检任务在新疆奎屯进行,奎屯在蒙语中是‘寒冷’的意思,气候环境极其恶劣。尤其冬季,室外温度经常是零下二十度左右,人在户外不到五六分钟就冻透了,鼻腔里甚至还会结上冰花。”于春光笑着说,对付低温,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干,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让自己暖和起来。从12月开始,公检团队每天都需要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作业十多个小时。

  于春光告诉记者,此次公检现场工作流程共有5个步骤,从对每一包棉花进行条码扫描的“身份核查”到回潮率测试,再到样品取样、杂质分析和核对数据并上传。看起来并不复杂,但他们团队所负责的库每天约有150批棉花入库,每批186包,平均每天入库棉花6000吨。按照规定,入库的棉包需要100%取样,回潮率检测和杂志分析均要达到入库量的10%,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也就是说,仅扦取棉样便要完成27900份。每天抽检近三万个棉包,流程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次的时候,如何确保工作不出错、有质量,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抽检的每一包棉花,质量记录都会上传到质量监管和交易平台,成为市场交易、定价的依据。公检数据也会成为政府发放棉花种植补贴、指导来年棉花种植的重要依据。”于春光说,公正检验是保证全国棉花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石,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处处精益求精。

  指甲剥落、手掌脱皮,再苦再累不言弃

  尽管是出征新疆的老将,说起在新疆奋战100天的感受,此次赴公检的队员之一魏林林说,她要随身带个保温杯,把之前没有喝够的水全部补上。

  “占地2500亩的库区内堆满了棉包,没有卫生间,去一趟卫生间就得半小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都尽量不喝水,但是由于天气干燥,水分补充不及时,除了嘴唇干裂外,还会流鼻血或皮肤瘙痒,不少同志都挠出了血。”魏林林说。

  除了需要强大的毅力外,棉花公检还是个体力活。以扦取棉样来说,每个棉包有227公斤左右重,由400吨液压机打包而成,摸起来像石头一样坚硬。从紧实的棉包里取出125克长方形样品本身就需要力量和技巧,可是对于张永杰来说,这个动作她每天需要不断重复1300余次。

  “刚来没几天,我就发现双手的中指指甲开始发黑,扦取棉样时老是被勾住,细看才发现原来两只手的中指指甲已经剥落。”张永杰用轻松的语气说着自己的经历。十指连心,为了不耽误工作,张永杰忍住钻心的疼痛,悄悄用创可贴缠住手指继续工作。

  同样需要体力和毅力的是棉花回潮率测试,与取样同步进行,不同的是工作人员需按批随机选取10%的棉包测试。1991年出生的隋长利,是今年第7次入疆公检,他每天一早便背着棉包回潮率测试仪绕着仓库开始“长途跋涉”。“一个棉包需要扎两下,然后记录数据。但经过打压的棉包硬度堪比石头,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插入要求的深度,获取精准的数据。不到半个月,手掌就磨掉了皮。”隋长利说,而且库区面积大,四处都是一人高的棉包,整个库区只能用脚走,一天下来要跑32里路,腿像灌了铅。

  棉花公检是力气活也是细致活,每包棉花的“身份数据”都需要通过扫描枪一一记录,当天抽检任务结束后,还要进行数据核对和上传,这些都是保证最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依据,容不得一丝马虎。

  “好样的!”,100天完成棉花公检45万吨

  其实,对于新疆作业的公检团队来说,寒冷和艰苦并不可怕。只是偶尔,家就像一根柔软的丝,不知什么时候偷偷从隐蔽处冒出来,牵扯住队员们的心。据了解,新疆棉花收购开始以后,公检工作一天也不能停,公检团队们在参加棉花公检的100天里无法回家,家里的事情都得靠家人操持。几乎每个队员在谈及自己家人的时候,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歉意。

  “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却不能辅导她作业,感觉很对不起她。”提起自己的女儿,副队长庄海涛眼圈发红;在新疆监管棉入库公检期间,多次入疆的严守生接到家里的电话,他的老母亲病重,医院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但他没有向单位提起,而是在公检任务结束后急忙赶到病床前;还有队员孩子年幼生病,也只能默默安慰家人带孩子去医院……

  诸如此类让队员们心酸的事情不在少数,但在棉花公检任务面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扬沂蒙精神,选择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态度和专业能力,最终圆满完成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部署的工作。此次赴新疆参加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共计完成棉花公检45万吨,创下监管棉单库点公证检验量新纪录,达到临沂纤监参与公检工作以来的新高度。

  “北疆西风啸,塞外银装闪。不畏冰霜斗天地,一心为公检。名利淡似水,责任重如山。笑看桑棉堆满仓,庇得华夏暖。”这首《卜算子·公检》是市检验检测中心党员倪仲波为我市赴疆公检人写的词。据悉,自2009年起,每年10月,在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先后有125名沂蒙纤检人迎寒北飞,赴疆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棉花公证检验。面对严寒与困苦,他们执着坚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沂蒙精神,也切实展现出“担当、敬业、科学、守信”的检验检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