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支出549.6亿元 民生改善让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再提升

涑河体育公园一角。

临沂北园路小学学生参与课后服务。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市民生支出549.6亿元,增长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落地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改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为九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资金15.1亿元

  “日间照料中心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近日,兰山区汀香郡小区的居民台学真早早来到社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做理疗保健,中午,他在食堂里吃了顿营养均衡的午餐,下午,约着老友一块喝喝茶,晚上则回到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台学真这种理想的老年生活,是我市切实保障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人口大市、养老大市,我市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实践,通过打造县区、街道、社区、小区四个层级的养老服务场所,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今年以来,新建、改扩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7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722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

  “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创新,首先要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提升民生保障精度。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科学育儿、托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市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积极发展非营利性托育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规范托育服务机构监督管理,今年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5万个。

  重点群体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临沂市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三连增”。1-9月份,为九类困难群体45.1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5.1亿元。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如康家园”107处,提供康复照料服务8700人次。依托各类定点康复机构对2200名残疾儿童开展集中康复救助。以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为全市34.95万名适龄妇女提供“两癌”免费检查服务。

  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落实稳岗补贴2.16亿元

  “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贷款,仅用了3天。现在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日前,沂南县砖埠镇的李光明说,他在老家经营一家果蔬购销中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3天就拿到了钱。围绕创业者关心的贷款审批,沂南县创新开辟了经办、审批快速绿色通道,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将放款期限由以往的7天缩短至3天。

  这得益于临沂市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高效的创业服务。近年来,市财政局不断加强对创业信贷的支持,安排市级贴息资金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按照贷款额度的1%安排奖补资金,带动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满足创业群体合理融资需求。1-9月份,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万笔、18.9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1万人,带动就业3.57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深入实施“创业沂蒙·乐业临沂”行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1-9月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6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73万个;落实稳岗补贴2.16亿元。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处,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8042人,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市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18万人,参与率88.86%。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全市8所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

  增强百姓获得感 29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

  “太好了,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楼房啦。”日前,平邑县东苑社区的居民魏学会高兴地说。71岁的魏学会在城中村低矮的平房中住了20多年,原来的居住条件简陋,雨天一身泥、冬天取暖难,而今依托兴水河片区改造,新建设的东苑社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水电暖、菜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比原来的条件强好几倍。”

  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目前,我市29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开工户数3.6万户;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442套,开工率100%。

  在民生改善的道路上,我市着力在提升城镇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上下功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让惠民的阳光照进百姓心里。

  公园“兜”起城市方寸之美。市区五区综合公园全部开工建设,143处“口袋”公园已全部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已开工建设124处、完成91处,满足了群众“推窗见绿、漫步进园”的需求。

  从城市到乡村,老百姓享受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展。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427.8公里,实施养护工程2023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101处,提升改善249万人饮水质量;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5.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竣工1311户,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临报融媒记者 吴慧 通讯员 刘杨 潘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