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最美第一书记|王文保:打造祥和幸福的美丽新农村

王文保(左二)走访村民。

  “第一书记要身上有责任、心里有感情、脑中有办法、脚下踩得实,把好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说这话的人是市司法局派驻平邑县白彦镇翔河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王文保。在履职至今的2年时间里,他以满腔热血、真拼实干的工作态度,积极帮扶、深入群众、因地制宜、谋划产业。

  如今,村里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和篮球场建起来了,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利用老村委建设的幸福院盖起来了,村里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田间水泥路、村级柏油路一天天延伸,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解决了……一项项惠民举措,暖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立足党建引领 力促乡村法治建设

  2018年2月份开始,王文保来到平邑县白彦镇翔河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那时的翔河庄村村支部只有3名委员,分别为1名副书记和2名委员,是我市省定2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村之一。“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作为第一书记,王文保深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落地落实的力量源泉,其建设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根据工作基础薄弱村的特殊情况,王文保把村党支部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提升村支部的战斗力和“两委”干部的工作能力。

  王文保从提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管理与教育抓起,严格落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做好每月党员主题学习日和第一书记上党课活动,加强村“两委”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同时,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加强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村党员理论素养和村党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王文保说。

  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王文保还组织党员打扫大街小巷卫生,带头厕所改造,下户宣传扶贫、扫黑除恶等有关政策,使一度陷入僵局的党组织活动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王文保坚持以“抓党建、聚合力、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及时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充实进来,让班子的素质和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注重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培养了后备干部6名,充实调整“两委”成员3名,转正3名党员,新发展2名预备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1名党员考取镇党务工作者,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特别是培养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经组织考核纳入农村专业化党组织书记管理,成为新时期翔河庄村党组织书记。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强化法治建设工作。主要是利用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学习日等重要时间和节点开展学法日活动,发放涵盖了涉及“三农”方面的各类法律法规图书,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致富能手上法治课……为的就是将国家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传导到最基层,引导他们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王文保告诉记者,多项措施的实施,不仅对全村村民和村“两委”干部自觉学法、守法、尊法、用法,提升法治素养,促进依法治村建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村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两委干部的依法治村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全力提升。

  补齐“民生短板” 百姓幸福感噌噌涨

  村干部作风好了,履职能力强了,村民对王文保和村班子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带领乡亲们朝哪个方向发展,成为摆在王文保面前的又一大问题。翔河庄村地处山区,位于平邑县白彦镇南部,距离县区35余公里,由凉水河村、辛庄村、纱帽翅村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通过走访,王文保发现,翔河庄村基础设施建设简陋:凉水河村无生产路;辛庄村大口井存在水污染;纱帽翅村未完成电网改造,未通路灯,村内绿化缺失,居住环境一般……村里办公场所破旧、办公条件简陋,更没有活动场地、娱乐场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结合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七改”“五化”为契机,王文保开始着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基础设施建设。

  “缺什么建设什么。”王文保告诉记者,村里没有活动场地,办公场所破旧,他就积极筹集资金,在村内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和篮球场等,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阵地,也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村里老年人多,缺少养老场所,他就利用老村委建设了幸福院,使老有所养成为现实。

  “牢记初心,脚踏实地。”王文保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县道“地庞线”横穿翔河庄村中心轴,大车来往不断。每至夜间,行车存在隐患,百姓出行不安全,王文保经过协调,在村中更换安装110盏LED路灯;村内绿化缺失,居住环境一般,王文保又组织进行了为期15天的沿村主干道综合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村内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全部清理干净,同时,完成墙体粉刷近4700平方米,新建绿化池36个协调近7万元苗木完成绿化,广场回填近4300立方米,新建排水沟1057米,高质量完成旱厕改造55套;交通不方便,协调新铺设2。2公里“四好”柏油路,新修生产路3。5公里;大口井水污染严重,为农田灌溉,协调省扶贫基金协会1。2万元打机井一口助力生产致富……

  如今的翔河庄村,道路两旁树木翠绿,巷道整洁干净,农家小院干净敞亮,村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两年,我们村真是一天一个样,这些变化离不开小王书记的辛勤付出,为让我们村变得更好,他吃了不少苦、操了不少心,干出的成绩,我们村民都很满意,我要为他点个大大的赞!”说起现在的生活,83岁的老党员徐均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盘活土地资源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

  修路、打井只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如何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村民的收入,是王文保经常思考的事儿。通过走访,王文保发现,翔河庄村有土地1396亩,其中耕地936亩,山岭荒地46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花生、地瓜、玉米、小麦的种植以及靠外出打工和经营中药材生意,土地收益有限。王文保还发现,翔河庄村下辖凉水河村空闲的宅基地较多,他与村“两委”共同探讨决定:盘活土地这盘棋,用活土地增减挂。

  王文保告诉记者,实施土地增减挂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城乡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既能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能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凉水河村通过土地增减挂整理土地18亩,为村集体增收27万元。“闲置的土地整理出来了,贫瘠的土地得到了改良,边角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王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村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利用。”村民徐瑞军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2019年,在清产核资工作中,翔河庄村清产核资土地5578。1亩、资金74。74万元,这为村集体有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合力。

  驻村以来,王文保还争取到扶贫资金32万元,在符合条件的农户屋顶建成光伏发电站,完成安装并网,为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党群服务中心出租部分空余房间每年增收4000元……

  看着翔河庄村环境美、村子靓、路宽畅、村民的生活有滋味,王文保的干劲更足了。“关键要做好三种角色,一是要做村民的‘自己人’,二是要做贫困户的贴心人,三是要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用实际行动诠释角色担当。”王文保经过琢磨悟出了诀窍,只有踏踏实实做事,与群众心贴心,才能打动群众取得信任。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