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张燕玲:撇下双胞胎儿子成为抗疫一线女汉子

张燕玲和同事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张燕玲和同事一起工作。

  工作中不图名不图利,甘心做幕后的老黄牛,这就是临沂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中心的张燕玲。当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她毅然撇下1岁半的双胞胎儿子,冲在抗疫一线。

  今年43岁的主治医师张燕玲,是临沂市河东区葛沟卫生院的一名资深卫生人员。疫情就是命令,该卫生院抽调医师到区疾控中心,参加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队,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报名后,经过穿脱防护服训练之后,我就到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到了。”张燕玲告诉记者,她顺利地通过该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工作组的技术考核,成了该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二队的一名流调员。

  张燕玲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她和同事一起负责每天出任务的物资领用和报告。“认真”二字就像张燕玲一直戴在头上的标签,她做起来工作来一丝不苟。“认真核对,精打细算,是我的必备技能。”张燕玲把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各位同事折服。

  在同事的眼中,张燕玲还是个特别较真的人。疫情期间,张燕玲和另一名同事因报告领用防护服数量的问题争执起来,她据理力争,最终让同事信服。从此张燕玲成了该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二队的“大管家”。

  “当河东区第一次出现两例阳性病例时,我才猛然发现之前出任务时接触过他们。”张燕玲说,刚得知此事时她也很担心,但想到每次出任务时都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防护和消毒,也就不害怕了。

  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张,加上人手少、任务重,张燕玲为了节省时间多调查几个病例,她经常穿着防护服,坐在颠簸的车上,一边打电话一边做记录。“隔着防护服,听不清楚,加上很多病例都是外地来的,口音不同,我需要一遍遍地询问他们的行踪。”张燕玲说,一旦发现新情况后,他们立即做新增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中,张燕玲变成了活脱脱的“女汉子”,殊不知,她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一开始我就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将年迈的公公婆婆接到家里,帮忙照顾一对1岁半的双胞胎儿子和上高二的大儿子。”张燕玲说,她还再三嘱咐丈夫要帮父母一起照顾3个孩子,做好了不能回家的准备。

    临报融媒记者 庞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