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评选|最美青少年孟福增: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敢少年

孟福增在培训机构授课

  当同龄人都依偎在父母怀里时,他已替爷爷分担家庭的重任。他所经历的是同龄人所不能忍受和做到的,而他从不怨天尤人。他就是孟福增,兰陵一中2016级21班学生。孟福增1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其由爷爷奶奶抚养成人,多年来,他的孝顺懂事上进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大家无一不为这个坚强少年竖大拇指。这个夏天,他高三毕业,以理科508分的高考成绩被山东建筑大学录取。他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去上大学了,而他最放不下的就是他79岁的奶奶。

  暑假当代课老师提前挣出大学学费 

  7月23日下午2时,记者见到孟福增,他正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给学生们补课。穿着培训机构红马甲的他,看上去很精神。

  “我带的学生有小学一年级的,还有初一、初三的,一天得上8节课。”孟福增坦言,一天下来其实挺辛苦,但好在一个月能挣三千块钱,大学学费有着落了。

  孟福增告诉记者,前两天他从网上查到,他已被山东建筑大学录取了,专业是他喜欢的环境工程。9月份开学,他就要去济南上学了,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奶奶,这也可能是他陪伴奶奶过的最后的一个长假期了。“还有几天,我打工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我都要陪着奶奶。”孟福增告诉记者,奶奶住惯了农村,不想跟叔叔和姑姑去外地的城市生活,所以他很担心他走后,奶奶没法照顾好自己。

  去年9月,孟福增刚上高三那会,爷爷突然病重去世了,这对孟福增来说打击很大。等他上了大学,奶奶就剩自己一个人生活了,又孤单又寂寞,孟福增越想越心疼。

  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爷爷奶奶遮风挡雨 

  1岁的时候,孟福增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是爷爷奶奶含辛茹苦地抚养他长大。小时候家里非常困难,他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姑姑从外边带来的旧衣服。尽管有个别同学笑话他,但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由于生活的需要,叔叔和姑姑都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只回家一两次。家里就只剩下孟福增和爷爷奶奶。8岁时,家里种了十多亩地,都是他和爷爷播种、打药、拔草、浇水。记得有一次,他和爷爷一起给玉米浇水,太阳特别毒,他为了快点干完活一直没停歇,结果经过一天的暴晒,他后背全晒伤了,晚上疼得怎么也睡不着觉,火辣辣疼。

  11岁时,孟福增学会了骑摩托三轮车,自此,爷爷再也不用辛苦地用排车拉庄稼了。自那以后,他经常骑三轮车收庄稼。当时他很矮,所以骑车的时候必须弯着腰,虽然骑得特别累,但他感觉很快乐,因为这样爷爷就不需用地排车拉庄稼了。

  由于初中学校离家比较远,放学回家后的时间也就比较少了,但他仍和往常一样,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帮爷爷干农活,收玉米的时候都是他来砍玉米,爷爷掰玉米,尽管那样手上会磨出泡,但他仍不想让爷爷砍玉米,因为爷爷已经75岁了。收花生等一些重活他总是让爷爷等他回家以后再干。

  努力做得更好 

  立志为乡亲们服务 

  孟福增特别喜欢演讲,他说,演讲能够给他自信。记得刚考入兰陵一中时,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当时没有人愿意参加,他第一个举起手,全班也只有他一个人举手。

  为了能在演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孟福增在课余时间便把演讲稿背了下来,然后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情。当时全年级一共有24人参加比赛,虽然他只获得了二等奖,但同学们都为他喝彩,使他感到特别骄傲。

  孟福增的活泼、开朗、乐观,深得老师们喜爱,每次学校有什么活动,老师总是带他参加,有一次他和老师一起参加了一个叫做“心连心”的公益活动,活动给他感触很大。那天他和老师一连去了好几个村庄,给生活困难的孩子们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衣服。活动让他发现,仍有和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家庭。从那以后,他就发誓好好学习,以后回报社会。

  “我的梦想就是为乡亲们服务,帮助贫困的孩子。”孟福增告诉记者,每个青少年都应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于社会,传递正能量。

  临报融媒记者 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