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增收促发展 临沭县“双强双增”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临沭县实施“双强双增”工程主动破解发展难题,以支部强功能、党员强作用的“双强”为抓手,以集体增收、农民增富的“双增”为目标,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推动了全县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坚持“双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突出支部强功能、党员强作用,真正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按照精选一批、优育一批、活用一批的原则,培育懂经营、会发展的“创业型头雁”,优选50名专业化书记组建“双强双增帮带团”,点对点帮带后进村、薄弱村,鼓励村党支部通过创办好项目、创办合作社、领办志愿服务队,确保实现“一村一个好项目”,80%以上的行政村创办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形成“支部+党员+群众”的利益联结体。组织开展“党徽在闪耀、党员在行动”活动,区分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银龄党员等5个类别,分类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建立党员联片包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以实际行动亮身份、树形象,做到“自身清、身边清”,把党员变成推进集体增收、农民增富的先锋。具体工作中,临沭县将“双强双增”工程实施情况纳入镇、村两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及考核内容,强化激励导向,按照总数10%的比例评定“引领振兴好支部”,村党组织书记优先纳入专业化管理;对于行政村集体收入低于10万元或自然村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所在村党支部不得评定为年度述职综合考核一、二类班子,书记不得享受专业化管理待遇。

  坚持“双增”促共富,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临沭县专门出台文件对支部领办合作社给予“强村贷”贴息支持,实现“强村贷”零利率,解决资金短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同时,优先承担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高标准农田、土地深松、秸秆还田、巩固脱贫成果、小农水、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优先参与各项荣誉的评选。目前,全县共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210家,累计经营收入584.49万元,累计发放强村贷470万元。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规模化经营,依托支部领办合作社和金丰公社等运行模式,鼓励农民“参股入社”,推动资金变股金、土地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目前,通过社会化服务,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百千万”示范区建设“百亩方”32个,共6845.8亩,溢涨土地245亩,实现亩均村集体增收100元、农户增收200元。

  以推进“双强双增”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逐人逐项清缴、以产抵债和依法清收等有效措施,尽快收回单位、个人欠款和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款。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实行一村一案、一村一策,大胆探索分期分批协商还债、参照企业重组模式还债、发展集体经济还债等各种办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全面深化农村财务“五化六步”监管模式,堵塞“三资”管理漏洞。在各镇街全面推广“智慧农经”审批系统,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无纸化”网上审批,让信息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加强清廉村居建设,依托“村务清”平台,推动村居“三务”阳光公开,探索“村监会+村监察工作联络站+村廉情工作站”“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强化村级监督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县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清收1796万元;清理不合规合同207份,化解债务852.16万元。玉山镇崖下村已清缴承包费310余万元,除偿还村级债务240余万元后,村集体账户还结余70余万元,成为基层规范化管理的典范。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 通讯员 陈秀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