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第一书记|刘景栋:担使命勇探索 建设美丽新农村

  兰陵县向城镇道口村坐落于阳明河畔,是山东省美丽乡村试点村,全村共230户人,980人,党员23名,耕地约600亩,主要种植辣椒、莴苣等蔬菜。2018年第一书记刘景栋驻村以来,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党员、群众,围绕打造美丽宜居新道口和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努力推动实现道口村“乡村振兴”。

  弘扬沂蒙精神凝心聚力,做新时代文明实践者

  驻村工作后,刘景栋首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村党组织凝聚力不高、战斗力不强,导致许多工作难以开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不能将全村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全村党员的理想信念,那么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第一书记工作组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沂蒙精神构筑道口村党员群众的精神内核,以沂蒙精神锻造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

  为了使沂蒙精神走进党员群众的心里,第一书记刘景栋围绕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定期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活动,并多次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代楷模”王传喜,临沂市百姓宣讲团讲师李胜军等专家到村开展专题授课。

  为了推动学习沂蒙精神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第一书记工作组又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置了全市第一个村级沂蒙精神展和沂蒙精神阅读角,并将沂蒙精神展内容以二维码的形式搬到了网上,面向道口社区和向城镇的党员、群众开展沂蒙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现在的道口社区,来参观沂蒙精神展览的人络绎不绝。沂蒙精神,已经成为道口社区党建的一张名片。

  刘景栋还积极探索把全村党员、群众动员组织起来的新模式、新办法,党支部引领成立了道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村级领导指挥平台。村里还组织起一批具有爱好、特长的热心村民,结合实际,成立了“乡里乡亲”文艺志愿服务队、“田园鸿雁”农业生产志愿服务队、“品阅书香”新华书屋志愿服务队、“安全卫士”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先锋”宣讲志愿服务队五支服务队伍,分别在村庄文艺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书屋管理、村庄应急救援和理论政策宣讲等领域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水平,实现志愿服务从“量”到“质”的转变。

  多措并举搞活产业,谱振兴乡村新篇章

  回忆起初到道口村,刘景栋记忆犹新,“没想到,道口村的集体收入基本为零,集体产业更是无从说起,情况比想象中差得多。”村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只依靠种植莴苣、辣椒等传统作物,要想致富,谈何容易?

  “说一千道一万,盘活集体产业,让群众增收,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是我们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为了推动产业振兴,盘活集体经济,刘景栋立足村情谋发展,带领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情,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后,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确定了“培育集体产业为主,多措并举提高人均收入”的产业发展思路。

  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刘景栋不等不靠,积极为村庄争取协调资金,通过租赁增收、入股合作、光伏发电、闲置宅基地流转绿化等项目,带动集体增收2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有了,村“两委”说话办事更有威信了,也更能得到村民的认可了。

  除了集体产业,为了让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刘景栋带领村“两委”成立土地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先后引进兰陵县瑞丰地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规划打造千亩葡萄种植基地,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向城镇规模最大的高效日光温室反季节葡萄种植基地,将原本500元每亩的土地价格提升至每亩地1200元,有效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刘景栋以最短时间为道口村规划了两年发展计划,并累计申请协调各类帮扶资金1060万元,为村里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新华希望小学、博爱卫生院、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在刘景栋的积极争取下,兰陵农商银行为道口村建设了金融服务超市,并且将道口村打造成为整村授信村,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完成存取款、贷款等业务;道口村还利用市慈善总会专项资金15万元成立了专为困难群体及重大变故、重大疾病家庭提供帮扶的村级慈善基金。

  打造新农村有妙招

  闲置宅基地变成“宝”

  在奠定了道口村的产业基础后,刘景栋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刘景栋积极协调争取市规划局设计院、市园林局设计院来村调研,无偿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绿化设计,从功能布局、可持续发展、村容村貌等方面,为村庄发展提供规划蓝图。

  按照规划方案,刘景栋协调供电公司,建电站、改线路,协调铁塔公司、通讯运营商对村内通讯光缆实施入地改造,投资35万元对村中心街、广场和村口实施了绿化美化。同时,他利用《兰陵县农业农村局关于“空闲宅基地综合利用补贴流程”》的政策支持,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新政策,通过流转、清理空闲宅基地,用于栽种绿化苗木,推进了美丽宜居新道口打造,也可借助苗木销售,为村庄和村民带来收益。“签了协议,把俺闲置的宅基地流转到村里搞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让俺得到分红,又脏又乱的老宅子一转眼就变成了‘摇钱树’……”道口村村民司马守德掩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在《宅基地流转使用授权协议》上签了名。

  “空闲宅基地的盘活、整合、再利用,或统一布局进行生态绿化,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或连片实施农业培植种植,或因村制宜发展扶贫产业,都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刘景栋坦言此举是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的途径探索和尝试创新,希望把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村庄。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道口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8年度向城镇“十佳美丽乡村”;2019年道口村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刘景栋被评为“兰陵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市践行沂蒙精神“六个一百”评选中的“弘扬沂蒙精神好党员”。

  临报融媒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