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第一书记:蒙阴刘元秋、临沭房磊、经开区赵伟杰

  第一书记刘元秋:“蜜蜂书记”让日子过的如蜜甜


在利奇马台风过境期间,刘元秋(左)来到村内查看新建蜂场。

  在蒙阴县野店镇大石头村有一位“蜜蜂书记”,通过抓党建、强班子,“蜜蜂书记”发挥自身特长与派出单位优势,引导村民发展中华蜜蜂养殖,继而通过电商打开蜂蜜销路,让村民们致富增收,过上了如蜜甜的日子。他就是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派驻蒙阴县野店镇大石头村第一书记刘元秋。

  蒙阴县野店镇大石头村是个典型库区村,村子紧邻朱家坡水库和国有林场,生态环境好,但村里底子薄,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外出打工和果树种植。

  “强村先强干”,上任之初,刘元秋与第一书记工作组就坚定这个信念,首先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好村支部书记和夯实村级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坚持党建电商双促进,产业就业双发展”的发展思路。

  美丽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了解到,仅仅一年多,刘元秋就争取各类资金600万元,新建成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楼、正在建设的幼儿园、新建的老年房……让大石头村大变样。

  强村富民需要有产业支撑。刘元秋在走访时,无意中了解到村里有养殖土蜂的传统,邢士玉、伊永俊等村民见到野外的笨蜂,就会带回家里去养。这个村背靠大山,有成千上万亩的生态林,野蜂比较多。通过进一步调研,经向单位领导汇报研究确定,刘元秋把中华蜜蜂土法保种养殖作为大石头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为打消村民养殖中华蜜蜂的顾虑,刘元秋与第一书记工作组带领蜂农外出垛庄镇、费县和济南等地参观学习中蜂产业发展情况,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经过一系列参观学习培训之后,蜂农燃起了发展蜂产业的动力。

  接着,刘元秋与第一书记工作组组织成立了蒙阴县大石头中华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蒙阴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大石头村被列入蒙阴县四处中华蜜蜂集中保种示范沟峪之一,免费为蜂农提供中华蜜蜂种蜂、蜂箱和技术支持。目前,大石头村筹集各类资金100万元建设中蜂土法保种养殖场一处、中蜂养殖家庭农场6处和发展养殖户20余户,大石头这条山峪中华蜜蜂存养量达到600多群,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并在2019蒙阴5·20世界蜜蜂日主题纪念活动、“蒙甜杯2019蒙阴优质蜂蜜品评比赛”中获得金奖。

  另外,为解决蜂产业发展起来后的销售问题,今年年初,刘元秋联系了高新电脑培训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电商培训,培训学员六十多人。通过电商培训,发展淘宝电商销售。采取“互联网+贫困户+公司”新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电商公司投资30万元进行淘宝店铺打造、运营推广、形象包装、品牌打造等相关服务。贫困户以贫困户身份及自有农副产品参与合作,每年分红一次,2018年村里11户贫困户分红1万多元,造血式扶贫最终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今年,大石头村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电商培训工作,带动村里三十多人开始电商创业,特别是大石头村残疾电商创业者邢士东荣获蒙阴县“2019年电商创业之星”。邢士东告诉记者,今年他的销售目标是年销售额过百万元。

  通过中华蜜蜂养殖,大石头村不仅蜂农和电商得到收益,蜜蜂的传花授粉作用,也让村里的果农尝到了甜头,蜜蜂授粉不仅能节约大量的劳动力,还能提质增效,具有环保、增产率高、优化品质的显著优势,初步实现了绿色发展生产的相互推进。

  临报融媒记者 王富军

  第一书记房磊:亲自带领大家完成“不敢想”的事


房磊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石埠子村位于临沭县青云镇,现有耕地2700亩,共有居民682户、1902人。石埠子村集体没有村办企业,没有经营性集体资产,没有固定收入,属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临沭县司法局派第一书记房磊驻村之后,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深入开展村情调研,制定任期发展规划,着手开展重点工作,为拓宽增收途径、促进集体增收夯实了基础,取得积极成效。

  石埠子村村情如何,两委干部基础怎样,群众最期盼什么,工作局面从哪里打开?房磊认为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准确找到问题症结。派驻入村后房磊撂下铺盖,带着问题一头扎进群众中间,积极走访寻找答案。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困难群众、村民代表,随着一路走访和不断思考,连接“断头路”、整修危石桥、修建排水渠、建设幸福院、改善办公条件、提升便民服务室、打造电商服务站等群众呼声最高的事项逐渐清晰起来,大家一直为“走路”问题所困,为“排水”问题所苦,同时,办公服务条件较差,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都为房磊之后制定工作规划,开展重点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房磊驻村期间,无论早晚,都有党员和群众到第一书记办公室来,给他谈村里的问题困难,提出意见建议。在村中走访时,群众也会向第一书记说出自己心中所想。修建排水渠需要测算部分数据,村里有建设经验的村民张家习尽管因为有项目无法参加投标,但很主动地提供信息支持。修建排水渠时需要清理沿线障碍物,村民们二话没有,主动把自己种植的小菜园和栽种的苗木移走。“这些支持无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浓厚的情意,”房磊笑着说,“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采访中,村民们表示,现在村里的变化以往都是“不敢想”,而房磊用一年半的时间,带领大家完成了这些“不敢想”的事。

  在石埠子村建立4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代办室,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选聘专兼职代办员,开展便民服务。

  积极与县商务局协调,争取柳编电商培训服务资金3万元,为在村内开展电商服务培训、服务村内柳编企业和柳编加工组从事电商提供了便利条件。

  投资5万元、依托村两委活动场所建设了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拥有10张床位的石埠子村幸福院。

  开展土地承包费的核算工作,加大收缴力度,理顺承包户与村委的债权债务关系。2018年完成村集体增收5.2万元,2019年增收任务正在加快完成。

  积极与有关方面对接,适时对村前800亩成方连片的土地进行流转,通过流转给农业大户,为村集体持续增收拓宽路径,创造条件,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投资15.6万元、分布村内178处、总面积1858.58平方米的断头路面已经完成修建工作。协调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拿出第一书记工作组经费7.42万元、村民出劳折合1.18万元,修建村内三纵主干道两侧和三横主干道南侧排水沟渠,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临报融媒记者 宋波

    第一书记赵伟杰:村民说他是给俺们村里干事的人


赵伟杰(左)帮村民干活。

  干沟渊村位于临沂经开区梅家埠街道东部,东傍沭河,西邻玉白河,由干沟渊村、周家庄村、东塘疃村、西塘疃村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510户、4170人,人口多但发展不均衡,经济力量薄弱。自经开区组织部派第一书记赵伟杰驻村以来,工作组围绕建设“富美干沟渊·幸福新农村”工作目标,确定了“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从党建融合、产业融合、民生融合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刚来干沟渊村的时候,赵伟杰两眼一抹黑,第二天又赶上村里的民主议政日,会上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提出了村里的生产路桥被挖断、主干道南侧因管道施工而塌陷的情况。对赵伟杰而言,这两个问题关系到接下来的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会不会得到村民认可。通过详细了解,他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在多方协商下,解决了管道施工塌陷问题的相关赔偿,在挖断并拆掉的旧桥北侧重新修建了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新桥。

  通过这件事,村里人就认准了赵伟杰,都说他是给村里干事的人。赵伟杰组建村级党总支,下设3个职能支部,试行对部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党员干部和无职党员表率作用,提升改造党建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长廊和党群服务中心,将每月26日定为“民主议政日”,坚持每周四晚的“群众说事室”制度,定期召开“两委”会研究近期工作,建立了村干部便民服务大厅轮流坐班制度,为4个自然村村民提供政策咨询、事项审批、协办代办等服务。

  赵伟杰还探索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推行“股田制”改革,并实现了行政村的产业融合。将全村2000余亩土地按照人均0.92亩进行股权分配,每年给予股民每亩地800元的保底收入和不低于100元的年度分红。实施土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成功向本土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投入二产,实现户均增收3—5万元。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了农机大院,并购置20余台农机具和节水灌溉设施,成立了村办农机专业合作社,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因该村在土地的整合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争取到了上级对于每亩地1300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00余万元。

  赵伟杰驻村以来提升改造便民服务大厅,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电商培训和第一书记赶大集活动,协调交通部门投入资金600万余元重新修建了一座出入村桥,联系企业捐赠10吨复合肥,积极开展第一书记村义诊和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联系爱心药店赠送2000余元药品,新安装中国结红灯笼286盏,更换高清摄像头129枚,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墙面美化3000平米,村居绿化1000平米,投入60万元新上净水设备,为4个自然村和沭河学校提供免费饮用水,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新上节水灌溉项目两处,增设本村籍在校大学生每学期300元生活补贴。在民主议政日上通过了经济薄弱村西塘疃村民与干沟渊村民春节福利待遇保持一致的方案。

  临报融媒记者 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