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线眷眷情-记临沭精神卫生中心刘绍娟的抗疫故事

  刘绍娟,女,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业务副院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20年。

  战"疫"打响,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精神,分秒必争,冲锋在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院委会的具体工作要求,带领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应对疫情,全员防控。

  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特殊人群聚焦场所,一旦输入传染源,将是全员性的感染,所以,疫情防控工作更显重要。她坚持"防输入、防扩散"的工作理念,先从内部对工作人员和180名住院患者进行全覆盖、零遗漏摸底排查;对病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工作人员轮岗值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疫情期间暂停探视,她和同事一起给所有在院患者的家人电话联系,说明医院管理和保证措施,取得支持理解、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同时她针对疫情发展,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保证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从而更好的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县的精神病患者服务。

  对外,她从严设置预检分诊,监测体温、详细登记,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设立医学观察病房,对新住院患者隔离治疗,通过全县精防群进行流调,确保安全;为做好居家患者药品供应,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进行指导用药,她积极联系镇街卫生院,建立送药爱心传递专线,第一时间把需要的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她和同事一起守着4部疫情咨询热线,积极开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在防护消毒物品紧缺的情况下,多方渠道引进防护物资,保证前勤和病房的防护供应。早期防控物资匮乏阶段带领后勤人员自制防护用品。当防护消毒物资送到医院,她和同事一起硬是把二十多桶84消毒液一桶桶抬到仓库,在细雨湿滑的路上,每桶100斤重的消毒液,俩人从大门口到仓库,100多米的路程,送完物资,已是汗流浃背。

  她关心照顾患者,是病人的贴心人。在疫情肆虐的时期,她捐款买食物水果送到患者手中,让他们感到亲人的温情。年初二凌晨,一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情突然变化,她和同事紧急护送患者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从发热门诊到呼吸内科、内分泌科、CT室、楼上楼下,为患者办好住院手续;照料患者等其家人到来,安全的把患者交到其父母手中,此刻她是健康的守护者。她时常深入病房,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病人,防护冲动躁闹病号,以血肉之躯撑起全院患者的保护伞。刘院长就像一张诺大的帐篷--他把病人罩在里面,自己在外围庇护着他们,托付起健康与生命的希望。

  为把防控工作高质量的落实,每天她都要对预检分诊处、各科室、病区进行检查,查验人员登记、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汇总疫情监测数据,上传下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在工作中,处处都能看到她既是一名指挥员,又是一名战斗员,勇猛忘我的坚强身影。

  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是患者的亲人,更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这特殊的时期,她只能把孩子托付给70多岁的婆婆。忙碌的工作,超常的负荷,她也会身心疲惫、经常忽视家人。一次加班后回到家中,见丈夫也没回来,各行各业都在防控疫情,丈夫也是冲锋前沿的人。7岁的大女儿坐在书桌前画画,最小的孩子才两周岁,拉着姐姐的衣角直喊"我要妈妈,姐姐,我要妈妈,你给我变出来",看到这一幕,她快步上前,抱紧两个女儿,抿紧嘴唇,泪水夺眶而出,心中充满着对老人和孩子的愧疚。

  在这特殊的时期里,她迎难而上,从容应考,用自己的行动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她和千千万万名医务工作者一样,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顾大家,舍小家,为千万患者奉献出眷眷之情,绽放出无怨无悔的青春光芒!(曹允军 王从金 王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