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基层|戚振国:罗庄西为儿桥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一书记来俺村,抓起党建带班子,有了振兴领头雁,出村道路修起来,党群中心盖起来,产业项目富口袋,健身广场扭秧歌,俺村成了明星村,全靠第一书记带。”在罗庄区沂堂镇西为儿桥村,一首顺口溜是村民对罗庄区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戚振国工作的肯定,从2018年4月驻村后,戚振国就让沉寂已久的小村庄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刚进西为儿桥村,就能看到宽阔的入村道路,道路两侧绿草如茵,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健身广场上,儿童正在玩耍。可在第一书记驻村之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提起俺村,那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落后村,村里班子不健全,只有村负责人,党支部书记长期空缺。村办公场所年久失修,集体无收入,道路破损得都没法走车了,尘土飞扬。每年的全镇评比,俺村跑不出倒数前两名。”80岁的党员孙俊凤告诉记者。

  农村工作要做好,关键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支部委员会议、党小组会,通过各种党员活动,村里党员们的凝聚力、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第一书记戚振国协调了110万元在原村委旧址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项目建设时,为了不影响进度,遇到款项到达不及时的情况,他还自掏腰包。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党员活动室、村民办事大厅等一应俱全。2019年,十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西为儿桥村发展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名预备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在抓党建的同时,第一书记根据村情,利用以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形式促进集体增收,先后组织村里的致富能手注册成立了芦笋种植、水产养殖两个合作社。另外,第一书记在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下,把村民长期占有且无承包合同、不交承包费的96亩土地收归集体,利用其中连片的40亩土地以入股分红的形式给罗庄区金露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为增加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戚振国又开始在村里实行“四大工程”,道路硬化,便民出行;村内亮化与安装监控,使村民更有安全感;建设卫生室,保障全体村民健康;秸秆利用,环境整治,打造宜居环境。现如今,在第一书记的带领和西为儿桥村全体村民的努力下,2019年底,西为儿桥村在全镇30余个村庄的总体工作评估中,从以前的倒数前两名,跃居到第19名。

    临报融媒记者 王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