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百姓"大水缸" 首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发布

  1日,记者从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临沂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9年8月28日经临沂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19年9月27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这是我市今年制定的首个立法条例,也是我市对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首次立法。该条例的实施,对保障公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保障群众权益、严禁污染行为、解决突出矛盾 

  条例亮点抢先看 

  重点对现实存在的生态补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染风险防控等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对生态工程建设、公益诉讼等工作进行创新规范……条例立足我市实际,对切实保障群众权益,严格禁止污染行为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条例明确,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用水区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城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资金应当用于补偿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造成生产生活等受到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规定自愿停止施用化肥、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县区政府制定具体补偿办法。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当以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作为主要参考因素,统筹考虑因保护对饮用水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等因素。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举报奖励制度 

  条例创新规定了多项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要求生态环境、水行政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开水质状况信息。

  条例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组织可以依法对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一级保护区严禁设 

  与供水无关的码头 

  条例对一级保护区内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二级保护区内围网网箱养殖等问题隐患作了明确禁止,增加了准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易溶性、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和转运站的规定,并依法设定了法律责任。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禁止设置易溶性、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和转运站,禁止设置排污口等行为以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乡垃圾、粪便或者其他废弃物;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新增农业种植和经济林;从事餐饮、旅游、游泳、垂钓、水上训练、露营、影视拍摄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创新水源地保护措施 

  多部门协同监督管理 

  条例明确政府可依法征收或征用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土地,用于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建设。规定了水源地周边生活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条例明确了政府应当编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计划搬迁一级保护区内居民。细化规定部门职责,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水源地选址、保护区划定、水源地巡查、水质监测、应急准备等监管工作。

  头条解读 

  条例创新多项制度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实现健康饮水、安全饮水,就必须有可靠的水源、高标准的水质和稳定安全的供给系统作支撑。多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坚持流域污染防治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并重,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方面还面临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一些问题。

  条例立足临沂实际,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整体工作,重点对现实存在的生态补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染风险防控等问题进行制度设计。重点对生态工程建设、公益诉讼等工作进行创新规范。

  条例共六章四十五条,分为总则、饮用水水源地确定和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6个部分。从立法目的、饮用水水源地的确定和保护区划定、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保护措施、污染风险评估制定实施应急预案及违反本条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条例创新规定了多项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切实保障群众权益。条例对水源地的保护情况依照上位法要求和现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在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作出了创新性规定,严格禁止污染行为。条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是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注重解决突出矛盾。此外,条例还创新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水源地污染行为严格禁止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改善水质等正向促进措施的规定。条例明确了政府应当编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计划搬迁一级保护区内居民,细化规定部门职责,强化综合监督管理。

  临报融媒记者 徐文敏

    相关文档

    确保喝上“放心水” 临沂各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序开展

  将水源地的源水投加聚合氯化铝絮凝剂,通过重力加压输入水厂沉淀池,在沉淀池完成泥水分离,进入V型滤池过滤系统,过滤后的水通过加药间,输送二氧化氯消毒,经过消毒处理的成品水储存在封闭的清水池中,随后通过重力加压,由自来水管网输送到城区的千家万户……每一滴到达居民家中的水至少要经历“原水加矾——折板反应——平流沉淀——汽水反冲均质滤料过滤——滤后加二氧化氯消毒——组合清水池”这样6道工艺。

  “放心水”工艺虽复杂,但更能显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临沂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刚刚发布,但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从未放松。

  岸堤水库:为临沂城区供水20余年 确保饮用水越来越安全 

  作为市级水源地,位于蒙阴境内的岸堤水库尤为引市民关注。据了解,岸堤水库于1960年建成蓄水,总库容7.4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4.5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1997年,岸堤水库被列为临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日供水能力38万立方米。蒙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坚持走生态立县的路子,全力保障水源地安全。

  近年来,蒙阴县坚定落实保水责任,推动形成水源地保护合力,围绕“研究、部署、检查、考核、问责”五个环节,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并先后出台了《蒙阴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蒙阴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蒙阴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方案》,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任务细化到10个县直单位和5个乡镇街区,明确目标,逐级落实。

  坚持综合施治,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在治理农业种植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的同时,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广农药减量控制、测土配方施肥、果园生草覆盖、果园土壤修复等生态化管理技术,对饮用水水源地汇水区内100余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取缔,对涉水污染项目一律拒批。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此外,实施生态修复,布设水源地保护“绿水闸门”。实施水源地周边荒山造林和流域治理工程和水体修复、河道治理,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控,在穿越水源地的兖石公路跨湖大桥和马家良桥、205国道陡山大桥等桥梁两侧,全部安装了防撞防侧翻及污水收集系统。同时,全面加快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提高饮用水源保护水平。

  跋山水库:完成对49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 

  《临沂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第三章对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明确了严禁行为,并对相关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其实,早在条例发布前,各级饮用水水源地就已经作出了保护。

  位于沂水县城西北15公里的跋山水库,是沂水县两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目前已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完成保护区划分,并上报市政府。

  2018年以来,沂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沂水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攻坚作战方案(2018-2020年)》,对全县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以及污染源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对跋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违规建设项目、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等49处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

  农村水环境保护压力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沂水县已建设了两处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下一步,对破坏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不断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关链接 

  增强水源保护意识 

  坚决查处破坏行为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有利于全面提高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对巩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大美新临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贯彻落实《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将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将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条例相关内容和要求,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水源地保护条例,强化规划引领,严守保护底线。

  同时,积极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市直相关单位开展相关普法宣传和执法培训活动,以贯彻条例为契机,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公众依法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相关市直部门制定市级水源地生态补偿方案,明确补偿标准;同时,指导各县区及时配套出台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实施办法。此外,还将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一道积极探索除财政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补偿方式,更好地发挥生态补偿对促进水源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对水源地保护区域内单位和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条例规定,严格执法,对水源地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和非法排污口等坚决查处,农家乐饭店、宾馆酒店等违法经营项目坚决关闭,绝不姑息,对其他有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游泳、垂钓、露营等不当行为及时劝诫、制止。同时,继续深入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排查整治,积极督促县区做好后期整改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临报融媒记者徐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