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肖太梅:三十余年不离不弃 诠释孝老爱亲真谛

肖太梅(右)照顾妹妹。

  母亲患病卧床不起,弟弟丧失劳动能力,妹妹生活无法自理,父亲突然去世,行动不便的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毅然担起了支撑这个“特殊家庭”的重担。三十余载不离不弃,她照顾母亲、弟弟和妹妹,用行动演绎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她就是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肖太梅。

  长姐如母

  无微不至

  照顾患病的弟弟

  肖太梅1982年出生在沂南县湖头镇肖家官庄村。母亲从年轻时就身体不好,肖太梅6岁时,母亲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肖太梅13岁那年,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因腿经常水肿,被查出患有肾病综合症。弟弟的治病费用对于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让弟弟早日康复,肖太梅决定辍学回家,跟父亲一起赚钱养家;因为她左腿残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只能在做完家务后出去捡破烂卖钱补贴家用。“遇到一个纸盒子就跟见到宝贝一样,有时候边走边捡,就是盼着多卖点钱给弟弟看病。”肖太梅说。

  弟弟的病要保证营养,不能吃盐,于是弟弟的每日三餐就成了肖太梅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弟弟有足够的营养,肖太梅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弟弟做饭,并牢牢记住不能放盐的医嘱。弟弟爱吃土豆丝,她早晨5点就去别人地里刨落下来的土豆,一个个当宝贝一样放到地窖里。经过肖太梅5年的悉心照顾,弟弟终于痊愈了。

  2017年,过上好日子的肖太梅花了17万元给弟弟一家买了一栋二层楼。“没有大姐,就没有我的今天。长姐如母,是她帮我治病,帮我结婚,带我一起过上好日子。”肖太梅的弟弟感激地说。

  不离不弃

  带着母亲、弟弟和妹妹出嫁

  苦难的生活让人窒息,面对家庭的困境,肖太梅的父亲最终因承受不住生活的困苦,在她18岁那年,喝农药去世了。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那时候真有种叫天天不灵的感觉,但是又想想,不能让家散了呀,俺是老大,俺不能让俺娘、俺弟和俺妹饿死呀!”肖太梅说。在邻居们帮助下,她咬着牙擦干眼泪料理完了父亲的后事。从此,左腿残疾的肖太梅一边干地里的活,一边照顾母亲、弟弟和妹妹,多少次累得动弹不了,多少个夜晚偷偷地抹眼泪,她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20岁那年,肖太梅带着母亲、弟弟和妹妹,嫁给了同样贫困的同村青年王富贵。都说嫁人是人生大事,可肖太梅结婚那天,没有热闹的鞭炮,没有大红的喜字,没有宽敞的新房,她跟王富贵一起把母亲、弟弟和妹妹接到丈夫家中。“那时候就想着,不管对方丑不丑、穷不穷,只要不嫌弃俺,能让俺带着俺娘、俺弟弟和妹妹就行了。”肖太梅回忆说,她到现在都很感激丈夫对她及家人的接纳和照顾。

  无微不至

  贴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

  结婚后,在肖家官庄老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肖太梅夫妻二人做起了养鸡的生意,二人起早摸黑,支撑着这个家。因没有房子,一家人挤在鸡棚里生活。肖太梅将家里的床给母亲、弟弟和妹妹睡,她和丈夫睡在木板搭的床上。晚上蚊子多,鸡棚气温高,肖太梅每天夜里都要起来给母亲驱赶蚊虫、扇扇子,好多次都因为劳累晕倒在鸡棚里。后来,母亲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洗被褥就成了肖太梅的日常,有时候一天要换洗好几次。“那时候最愁的是给俺娘擦身子。”肖太梅说,由于肖太梅只有一条腿能活动自如,她都是单腿跪在凳子上,爬上床,给母亲擦完一边身体再爬到另一边擦洗。每次帮母亲擦完身体,跪着的那条腿都要麻很久,不能走路。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句。

  在肖太梅的精心照顾下,母亲虽然瘫痪在床,但是从没生过褥疮,一直活到65岁去世。邻居们都夸肖太梅是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女儿。

  为爱坚守

  像妈妈一样

  独自照顾妹妹

  母亲去世后,为了减轻弟弟家的负担,肖太梅跟丈夫商量后,把照顾妹妹的事情自己揽了下来。

  妹妹手脚僵硬、智力低下,肖太梅就像妈妈一样几乎每天都重复做着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等动作,打理着妹妹的日常生活。妹妹吃饭就像喂孩子一样,得哄着喂。有时候妹妹不听话,还会咬肖太梅,肖太梅的胳膊上经常会有紫色的牙印,但是她哼都不哼一声。“只要俺能动弹,就不能丢下俺妹妹,就会照顾俺妹妹。”肖太梅说。

  身残志坚,肖太梅在艰难中照顾母亲、弟弟和妹妹,身怀大爱,对亲人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孝心爱心责任心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用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临报融媒记者 梅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