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召开 临沂先进经验获推广

  为总结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广临沂、济南等市先进经验,部署安排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等工作,11月11日,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临沂召开。各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员、相关处(科)和数字化城管中心负责人员、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城管局负责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各地按照国家和省里部署,大胆探索创新,有序推进试点,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创造了很多典型经验,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各市按照上级部署,整合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建立完善协调、考核、联动等工作机制,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奠定体制基础。截至目前,全省16个设区市、137个县(市)全部完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任务。

  在数字城管系统方面,近年来,省里将数字城管系统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技术支撑,制定发布了《山东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加强技术指导和验收评估,指导各市抓好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确定济南、烟台、潍坊为试点城市,与省平台进行对接,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目前,全省纳入调度范围的98个市县,全部建成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其中88个通过省厅或设区市主管部门验收,占比达90%;82个县级(不含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中,47个与设区市完成对接。

  在城市市容环境方面,省厅在全省深入推进城市深度保洁,规范渣土运输管理,市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颁布《山东省城市道路深度保洁操作指南》,开展深度保洁示范路创建活动,扩大机械化保洁覆盖范围,采取冲、刷、洗、扫综合作业方式,提高道路保洁质量和效率。全省城市及县城快速路、主次干道保洁面积达52496万平方米,机扫率、洒水率达到93%以上;城市及县城支路、慢车道、人行道保洁面积达27604万平方米,机扫率、洒水率达到66%以上。

  此外,会上还分析了我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从加强队伍建设、升级标准规范、提高管理和执法效能、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创新城市治理、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对下一步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次会议旨在动员全省城市管理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开创山东改革开放新局面贡献城市管理力量。会上,与会人员还现场观看了临沂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专题片,临沂、济南等9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


冲扫车正在冲洗路面。

  “密针细缕” 

  补齐城市管理短板 

  城市主次干道街景立面和路域平面,犹如城市的“脸面”,这张“脸”干净不干净、整洁不整洁、美丽不美丽,关系城市品质魅力和人民美好生活感受。记者了解到,为提高环卫质量,打造洁净城市,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区(开发区)3年内达到省级定额标准、补建缺失环卫设施,实现保洁区域、时段、精细化“三个全覆盖”。

  人民大街是河东区深度洗城工作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河东区投入360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备,用于提升城区保洁质量,城区现有环卫保洁员550余名、洒水车28台、强洗车4台、洗扫车10台、辅道冲洗车30台,通过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创新联合化作业模式、实施网格化智能管理的措施,按照道路深度保洁标准要求,探索创新出“一冲一扫”“两洗两扫”“人机结合”的深度洗城作业模式,实现了道路无尘土、见本色,保洁水平显著提升。

  除开展“洗城行动”,加强城市道路洗扫除尘、洒水抑尘外,为优化市容环境,我市还制定了《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专线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市、区、街三级联动,统筹推进户外广告、违法建设、餐饮油烟等十大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改善市容环境秩序。

  “穿针引线” 

  出新更需匠心管理 

  创新搭建智慧城管平台。我市坚持“共建共享共用”理念和“中心+平台”思路,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行动,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智慧城市管理新体系。

  建设1100平方米指挥中心大厅,综合设置市、区、街三级坐席,加强重大事项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中心城区数字城管一体化运行,建立起高效联动的运行机制;开发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整合共享综治“雪亮工程”、公安交警监控探头13万余个,搭建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渣土车在线监控等专项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问题智能发现、自动报警、快速处置、限时办结;实行中心城区信息采集市场化、一体化,覆盖面达265平方公里。

  一针针“绣花功夫”,“绣”出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绣”出了美丽临沂的华丽蝶变,也“绣”出了人们心底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相关新闻 

  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徜徉临沂城区,洁净的道路两旁树绿花红,暗香浮动。道路宽敞通畅,车辆停放整齐划一,整洁的城市立面、规范的摊群点,市容靓丽清爽。华灯初上,在灯光的勾勒下,一幕幕靓丽的城市风景扑面而来。细微之处见真章,城市管理更是如此。把各项管理精准落实到“细枝末节”,让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可持续、更充实。临沂城市精细化管理巧手描绘的可喜变化让人叹为观止,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助推城市管理练就“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助推百姓家园朝着更有序、更美丽、更便捷、更干净的方向转变。临沂市拿起了“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了临沂城市的美好生活。


干干净整洁的路面。

  “一针见血”关注小切口大民生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城市的“里子”,亮眼的背街小巷让人心情舒畅,更能成为一座城市的特色。对准背街小巷治理这一小切口,临沂市一针下去,扎稳扎准,见血见肉。

  环卫巷是兰山街道城市管理整治老城区违法建设的典型代表。这个位于北园路与沂蒙路交会处北关中心巷的街巷,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地为北关社区。整个环卫巷不足500米,是周边几个小区、单位的唯一出口。长期以来,该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是老城区最拥挤的街巷之一,是历年创城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

  2018年,兰山街道在环卫巷实行“巷长制”后,巷长充分发挥带、联、引的作用,自治自管,拆违建、治六乱、抓监管,备受市民关注长达30年之久的三处违建拆除还绿,使整个环卫巷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历史悠久的临沂来说,星罗棋布的背街小巷如何整治改造提升,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在健全基层管理方面,街道将城市管理作为中心工作,按照辖区常住人口万分之十二的标准配备协管人员,设立街道城市管理中队,高标准配备车辆装备;社区设立城市管理办公室,组建协管分队;区城市管理局向街道派驻执法中队,指导街道开展工作,行使行政处罚权,实现了管理与执法深度融合。街道牵头,精心编织街道、工作区、社区村、基础网格四级网络,常态化开展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停乱靠、乱搭乱建、乱摆乱设、乱堆乱放“六乱”治理活动,形成了真抓真管、常抓常管的工作局面。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通讯员 魏素贞 朱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