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陈泉江:科技赋能 当好新时代“大粪倌”

  “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当起‘大粪倌’,创业项目被农业农村部点赞,了不起!”2021年,临沭县玉山镇小伙陈泉江带领团队研发的“农村改厕管护智能平台”项目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领导给予该项目“山东临沭的做法很有用,应加强宣传和推广”的批示,引来家乡百姓一片赞叹。

  2017年,陈泉江毕业回乡,此时临沭县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改厕运动,全县4年已改造农村厕所8万多户。农村厕所改造完成后,后续管护难的问题突显,粪便满了没人抽,设备坏了没人修,成为“幸福后烦恼”。陈泉江刚一回乡,便从这场“厕所革命”发现了机遇,他东凑西借买了一辆吸粪车,从自家厕所开始,十里八村走街串巷,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我出去掏粪,村里其他人都不相信,一个90后大学生,愿意回乡干掏大粪的活。”尽管有着各类“面子”的问题,但是陈泉江认定: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抽大粪”为代表的厕改后续管护,是一个能创新有未来的项目。

  要用信息化技术,做新时代的“大粪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陈泉江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自主研发了“线上”农村厕所后续管护渠道,通过互联网、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全县8万多户农村厕所信息互联互通,同时组建厕所管护专业公司、设立办事处、建设粪污预处理点等实体平台,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辅相成,“接受粪污抽取请求—安排人员处理—粪污预处理—粪污再利用—回访反馈—信息系统化”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厕所后续管护平台,解决了当地农村群众厕所管护难题。

  农村厕所要洁净,还要变“粪”为宝。陈泉江在临沭县规划建设了6处粪污预处理点,对抽取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形成有机肥,再与绿色农业种植、电商平台推广结合起来,依托粪污处理点,签约种植大户和农户用于生态有机农业种植,形成了“厕所革命+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产品基地+电商推广”的完整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废物再利用、资源再加工的循环发展之路。

  如今,陈泉江的公司累计服务厕改户60余万、电商用户40余万、中小型养殖户2000余家,累计合同额达49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其业务实现了临沂市五区县全覆盖,并与山西省、内蒙古两省区政府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他也先后获得“第一届全国厕改技术大赛二等奖”、临沂市“沂蒙乡村创业富民好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陈泉江谦虚而清醒:“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我将和伙伴们一起切实扛起时代使命,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