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荣归|白衣执甲载誉而归 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心声

  冲锋在前尖刀兵 勇于奉献赤与诚

  

张凤伟、宋建伟、李涵(从左到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第四批、第五批41名医务人员,他们奔赴最危险的一线岗位,始终保持了无畏危险、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火线“尖刀兵”本色。他们来自蒙山沂水间,带着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夙愿,用一腔赤诚与热血践行着沂蒙儿女在湖北的铮铮誓言,用责任与担当挑起了援鄂医疗队的大梁……

  忘我奋战的40多个日夜,41位医务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竭尽全力与疫情决战,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良的作风,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初心,他们是临沂的荣光与骄傲,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而回顾这40多天的时间,41名医疗队员,最大的感受只有三个词语:“陪伴”“感动”和“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临沂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心外科主任张凤伟:

    “我想尽快回到手术台上”

  作为临沂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和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张凤伟在2月20日,带队出征武汉。从到武汉的第一天起,张凤伟就开启了“三头六臂”模式,每当队员都休息了,他的大脑却还在飞速旋转:还有哪些环节有疏漏?物资储备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如何弹性排班给队员们更多的时间休息……

  2月25日下午,张凤伟抽调15名护理骨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危重患者救治工作,这是大队派出的第一支援助力量。在前往金银潭医院报到的班车上,张凤伟队长为小分队冠名“尖刀班”。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最大努力救治更多的人。”张凤伟说,他们深入临床一线,重点监控危重症病人,坚守危重症病人救治“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张凤伟要求医疗队员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为患者带来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为病人提供手诊、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护理治疗项目,辅助效果明显,成为医疗队的一大工作亮点。

  在金银潭医院,队员们结下了火热的战斗情谊,大家拧成一股劲儿,充分展现了临沂乃至山东的医疗水准。

  回到临沂,谈起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张凤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外科医生,已经两个月没有走上手术台了。“我想尽快回到手术台前,为患者服务。”张凤伟说。

  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病区护士长宋建伟:

  “做护士工作,最重要是用心”

  到达武汉后,宋建伟和队员们,在张凤伟队长的带领下,先后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首义院区和光谷院区,快速建立标准化病房、制定并优化标准化流程,成立呼吸操作、重症抢救等十个特色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精准个性化救治工作。

  作为“尖刀班”班长,宋建伟时刻牢记沂蒙精神,带领尖刀班队员不畏危险、全力奋战,圆满完成了各项救治任务,得到了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高度赞扬。

  “在金银潭医院,感觉就像到了自己工作的医院一样,瞬间有了用武之地。”宋建伟告诉记者,从事ICU护理已有20年,干重症工作就像在悬崖上行走,所以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谨慎。

  “做护士工作,最重要是用心。”为了尽快让工作跟上节奏,宋建伟休息日也来到医院帮忙。这支临时组成的小团队,15名队员来自临沂和东营不同的5家医院,各自的工作、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但在共同抗“疫”的战斗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最让宋建伟牵挂的就是她的妈妈。“我去武汉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宋建伟说,妈妈还是从电视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回来多陪陪妈妈,以前因为工作忙,总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老人。”宋建伟说。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一病区护师李涵:

  “进仓后的每时每刻 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2月24日,已在武汉接受完4天医护培训的李涵接到通知,正式成为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支援金银潭医院医疗小分队的一员,24岁的李涵,是这支“尖刀班”中年龄最小的队员。

  “初到病区,眼前的景象无不印证着这场战‘疫’核心区域的艰难,进仓后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当时心里一直在想,我们手中握住的是患者生命的接力棒。”李涵告诉记者,作为一名ICU护士,他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既包括对患者的穿刺、输液、定期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管道是否通畅的观察,也承担着病房清洁与消毒,照料患者的日常。

  “在战‘疫’前线,很多医务人员都是90后。”在李涵看来,他们这些95后新时代青年,象征着勇于承担社会重任的群体形象,“现在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这群花朵也可以遮风挡雨了。”

  李涵说,武汉在他眼中是座风景秀美的城市,“等疫情结束,我一定会带着父母、媳妇和女儿,重回这座英雄的城市。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赏武大的樱花。我会告诉女儿,这里,曾是爸爸战斗过的地方。”

  去时风雨锁楚江 归来落樱染战裳

孔凡明 张守文 马颖霞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自临沂市人民医院和临沂市疾控中心的41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怀着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深沉大爱,带着家乡父老的深情嘱托,千里驰援湖北,向抗疫一线逆行。

  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队员们回忆起在武汉的日子,说能够支援武汉抗疫一线,是他们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无悔的一件事。在武汉的日日夜夜,虽与家乡相距800多公里,但他们的心时时刻刻与家乡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同事和家人是他们时刻冲锋在前的力量源泉。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科副科长孔凡明:对家人有亏欠,希望能有更多亲子时间

  2月14日晚上11时许,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科副科长孔凡明,刚刚从实验室结束检测任务。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让他原本的疲惫一下子消失了。孔凡明心里很清楚,这个点来的电话,肯定有重要任务。

  原来,山东省要组建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沂市接到选派一名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任务,要求第二天就要赶赴湖北黄冈支援疫情防控。电话这边,孔凡明向领导表明了态度,语气异常决然。在得到组织的允许后,孔凡明赶紧把手头上的工作和同事交接好,回家简单准备了行李,此时,已经是2月15日凌晨5时许。简单和妻子彭丽娟道别,他只交代去济南出差,让妻子在家好好照顾9岁的儿子孔昊阳。

  就这样,41岁的孔凡明凭借专业功底深、检测技能全面、实战经验丰富,成为山东省援鄂医疗队驻黄冈市浠水县分队队长,同其他3名队员共同支援当地的病毒检测工作。

  浠水县有100多万人口,当时已确诊300余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任务仍很艰巨,孔凡明和队员们每天要完成平均300人份的核酸检测工作任务,最辛苦的时候,每天需要完成核酸检测700人份的工作任务。尽管孔凡明已有心理准备,但是身处现场,才真正体会到工作的繁重。

  每份核酸检测,完成全部流程需要近3小时。“最忙碌的时候,一天工作将近15个小时。”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孔凡明和家人联系的时间更少了,也让他和儿子的关系变得疏远。

  在离开浠水县的前一周,孔凡明与其他31名参与疾病防控的技术、管理人员继续留守,协助黄冈当地做好社会面防控工作,同时对黄冈市防控人员进行“1+2+3+N”模式的防控大培训,为黄冈市培训一支带不走的防控队伍。

  3月28日,孔凡明离开黄冈,回到山东德州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在这段时间里,孔凡明和儿子孔昊阳重新建立了“新友谊”。在视频里,孔凡明第一次听到儿子说:“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和妈妈在家等你。”听着这么暖心的话,孔凡明知道,内向腼腆的儿子真的想自己了。

  孔凡明内心对儿子十分愧疚,只想趁着这次回家,能做些弥补。“回家一定带着他回沂水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孔凡明告诉记者,希望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和儿子多相处,能多陪陪老父母……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守文:多多陪伴家人 弥补错过的美好时光

  这是42岁的张守文第二次与武汉“结缘”。20年前,志在学医的他顺利考入同济医科大学(后并入华中科技大学),开启了在这座城市5年的求学生涯。“当时武汉的一草一木,基本上我都熟悉。”张守文回忆。

  只是令张守文没有想到,当他再次来到这座“魂牵梦绕”的地方,相遇的方式却是如此特别。2月20日,张守文作为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前往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光谷院区,开启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看到武汉的街上空无一人,张守文的内心很痛。

  张守文坦言,主动申请援鄂,除了因自己曾在武汉读过大学外,还因为自己有大学同学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他希望站在抗疫的最前线,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也希望自己多在一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样心里好受一些。”

  在武汉的那些日子,张守文创作了名为《出征》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最后四句,写明了他在这座城市的所有期盼:“白袍出征至江汉,战歌嘹亮旌旗指。欲问锦囊还矢刻,当是樱花漫天时。”

  如今回到家中,张守文想多多陪伴家人,弥补这段时间错过的美好时光,同时,他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还有我的父母,他们现在正在老家盖房子,我得赶快回去看一下,一是报平安,二是帮下忙。”张守文说。

  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马颖霞:难舍浓浓战友情

  1月19日,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负压病房筹备启用,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马颖霞将医务部阵地也前移到了东医疗区,并迅速成立了医疗救治协调组、医疗救治培训组、电子病历组、会诊讨论组等八个工作小组,集结多学科高年资医师组成了第一医疗救治梯队……

  2月20日,马颖霞又请缨奔赴武汉,并担任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医疗组长,核心专家组副组长。她既是“战地指挥官”,又是“抗疫战士”,在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连续接管了5个新冠隔离病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近300例。截至3月30日返回山东隔离前,马颖霞已足足72天未下火线。

  作为武汉抗疫战线的“沂蒙铁娘子”,她让江城人认识了这位可歌可敬的“战地铿锵玫瑰”。马颖霞说这一路走来,她收获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深情和爱意。回家的前一晚,马颖霞早早躺下,却辗转难眠。与其他队友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心中的不舍之情愈发浓烈。“当时只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疫情快点过去。”如今,马颖霞却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让这些一起战斗过的队友能待久一点。

  4月14日清晨,归程将启,一起奋战、生活了几十天,来自各个城市的医务人员在下榻的酒店依依惜别。泪水、不舍、祝福和拥抱,成为全部的记忆。马颖霞直到坐上大巴,还是有些缓不过神来。

  “出来几十天了,我们一边盼着能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边又非常留恋在武汉战斗过的日子,不舍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时间虽短,但是大家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这份感情难以言喻。”说到这里,马颖霞不禁眼含热泪。

  但这别离,意味着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马颖霞在不舍之中又有很多激动:“我们所有人都很棒,医务人员、患者、武汉市民……正是因为大家的付出,才有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那些平凡的人们,才是值得敬佩的伟大英雄!”

  马颖霞说,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昼夜坚守在抗疫一线指导医疗救治工作,甚至未能陪年近八旬的父母吃顿年夜饭。回到家后,她最想和父母一起吃顿团圆饭。

  临报融媒记者王晓 褚菲菲

  备好礼物道声辛苦 凯旋之日爱意浓浓

  2020年04月15日

  最爱吃的火锅已经预订好、最爱的零食已经买回、家乡味道的炒鸡已经入锅……4月14日上午,援鄂医疗队员归来,家属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准备好礼物前来迎接,一幅幅暖心画面一一展现。

  

援鄂医务人员霍振云紧紧抱着儿子。

  

王志东带着女儿一起来接妻子李秀萍回家。

  

看到女儿的画,援鄂医疗队员刘勰泪眼婆娑。

  “妻子回来了,我没有食言”

  王志东履行承诺亲自接妻子回家

  “当时妻子去武汉的时候,因我还在病房工作,不能亲自去送她,心里很遗憾,很愧疚,许下承诺,等她凯旋时,一定去接她!”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急诊科医生王志东说,如今妻子李秀萍凯旋归来,他也履行自己当初的承诺,第一时间来接妻子回家。

  2月25日,山东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选派15人组成“尖刀班”,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包括李秀萍在内,临沂6名白衣战士入选!金银潭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是这座城市乃至全国的焦点,在这个“离炮火最近”的阵地上,工作难度和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王志东从正月初五就坚守在临沂抗疫一线。作为临沂市人民医院第二应急病房医生,他主要负责排查疑似病例,吃住都在医院,连续工作了70余天,刚回家休息。

  同为医务人员,特殊时期,坚守一线是他们共同的责任,夫妻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努力前行。

  妻子李秀萍奔赴武汉时,王志东因为工作无法送行。他曾说,等妻子凯旋归来时一定去接她回家。如今,这个愿望实现啦!为了迎接妻子回家,王志东早早准备了妻子喜欢吃的零食,玉米、甜瓜、豆沙饼、点心及瓜子等,还精心准备了一大捧花。

  知道妻子喜欢吃火锅,细心的王志东早早预订好了火锅,让妻子回家后的第一顿就吃得香喷喷。

  “想妈妈的时候就画一幅画”

  援鄂护士刘勰接过女儿的“特殊礼物”泪眼婆娑

  想妈妈就画一幅画,援鄂护士刘勰7岁的女儿高凡雅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4月14日,她精心挑选了5幅画来迎接妈妈,看到女儿的画,刘勰忍不住流下眼泪。

  高凡雅4岁就开始学习画画。2月20日,妈妈刘勰出发去武汉时,她还在睡梦中。“想妈妈了,就画一幅画,全部是以抗击疫情为背景的,有的画面是向逆行者致敬、有的画面是如何做防护、有的画面是护士把新冠病毒给打跑了……”高凡雅的爸爸高亮说,女儿有点内向,嘴上不说想妈妈,但是内心却是十分想念,而且妈妈从来没有离开她这么长时间,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就更加明显。因为有绘画的功底,高凡雅就将对妈妈的想念全部画在了画上。

  高亮说,妻子作为一名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冲锋到一线,但是当看到她入仓时穿的厚厚的防护服,还是忍不住心疼。而这种心疼却不能表达,怕会影响妻子。他只能把这种担心变成更多的嘱咐,让她一定要做好防护,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一张张打开女儿送来的这份特殊的礼物仔细端详,刘勰泪眼婆娑。她说,没想到孩子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思念,也感谢家人背后的支持和辛苦付出。

  “家乡味的炒鸡 已经备好”

  援鄂护士霍振云的家人 早早做好了准备

  “妈妈准备好了家乡的炒鸡、还采摘了自己种的蔬菜!”援鄂护士霍振云的丈夫雷威说,作为援鄂队员的家属,全家人感觉非常自豪,为了这一天,全家人也早早做了准备。

  雷威是临沂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专家,同为医务人员,当得知妻子去支援武汉的消息后,他给予了大力支持。“孩子交给我,你放心去吧!”尽管有些不舍,但是雷威深知医务人员身上的责任。2月20日,霍振云作为临沂市第五批援鄂队员奔赴武汉三院。

  “妻子所在的地方虽然以救治轻症为主,但是每天的工作异常忙碌,有时候下班时,儿子已经入睡,视频通话成了全家人见面的方式。”雷威说,妻子在武汉期间,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这次回家后,他想带妻子去享受一下美丽的春光。

  “妈妈,妈妈,我想你啦!”霍振云三岁半的儿子林林看到她后立马扑到妈妈的怀里,紧紧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撒手,而此刻,霍振云和雷威也眼圈发红。霍振云紧紧抱着儿子,这一刻,她也盼了很久。

  在迎接现场,除了雷威和三岁半的儿子,霍振云的弟弟和雷威的姐姐也一起赶来。“我们就想第一时间见到她,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辛苦啦!”雷威的姐姐说,家人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妈妈为了迎接振云回来,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又可以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啦!

  临报融媒记者 吴慧 江岩

  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副护士长柏庆宁的丈夫张晓雷:

  夫妻之念儿女之盼 团圆之时幸福满满

  

柏庆宁一家。

  

邱国正的爱人夏倩倩。

  

刘敬玲的女儿悦悦和贝贝。

  4月14日上午,临沂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正式结束隔离休养,终于可以回家同亲人相聚。在市行政中心楼前,他们的家人早早等候在广场上迎接英雄归来,幸福洋溢……

  “儿子,妈妈只是换种方式守护你”

  面对这次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柏庆宁第一时间以党员身份请战,要求去前线支援。在疫情救治中她舍弃了休息时间,一直冲在前,全心扑在工作上。在接到医院紧急援鄂的通知前,她已经连续在医院坚守并奋战了十几个日夜,家都没回,吃住在医院,和同事们一起坚持守护患者。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来不及和8岁的儿子、3岁的女儿以及家里年近七十的父母道别,简单给丈夫张晓雷打了个电话,就紧急收拾行李,踏上了武汉的征程。这就是一名“白衣战士”在灾难面前的抉择和担当!

  同为市人民医院医生的张晓雷特别理解妻子的决定,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儿子,妈妈只是换种方式守护你。”妻子不在的日子里,张晓雷经常这样鼓励已经懂事的儿子。

  张晓雷说,和在武汉的妻子柏庆宁通电话的时候,她讲过一个故事:在武汉一次上班途中,经过武汉小学时,柏庆宁想起了自己上二年级的儿子,因为疫情原因不能正常上课,同样在武汉又有多少小学生和他一样呢?甚至他们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可怜”,他们不光是面临上不了学的问题,更有可能还要面临自己的爸爸、妈妈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要隔离治疗的问题。稚嫩的肩膀,幼小的心灵面对如此重创怎能不令人心疼!每当想到这里,她就在心里默念:“儿子,妈妈只是换种方式守护你,希望这场战役能够早日胜利,学生们都能正常去上学。虽说妈妈来了武汉和新冠病毒作战,但绝不是妈妈一个人在战斗,妈妈身后有强大的后盾在支持我们。妈妈希望你好好读书,严格要求自己,长大以后能像妈妈一样勇敢,在关键时刻能有能力、有担当、有奉献!”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病区副主任邱国正的妻子夏倩倩:

  “你在武汉,我在临沂,我们一起战斗”

  40天前,身为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留观病房护士的夏倩倩,听到自己的丈夫邱国正作为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员将赶赴武汉时,毅然对丈夫说:“你放心去吧,家里孩子有奶奶、姥姥照看,你在武汉战斗,我在临沂,我们一起战斗。”

  疫情发生时,邱国正是临沂市人民医院第二护理梯队的队长,曾在东医疗区隔离病房奋战了7个昼夜,面对出征武汉的号召,他毅然报了名。同为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当新冠病魔来临时,夏倩倩明白去武汉当然更危险。家里俩孩子还小,一个6岁,一个才4岁,不过这个念头只在她脑子里一闪而过,“你还是去武汉吧,孩子先让孩子奶奶看着,不要紧的。”

  邱国正去武汉以后,作为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留观病房护士的夏倩倩工作更忙了,虽然奶奶可以带孩子,但是生活上还是很不方便,为此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点对点的帮扶组,由工会牵头组成了邱国正亲友团,为孩子的奶奶家定期配送防护物资和日用品,解决了夏倩倩在隔离病区工作忙没有时间采购的困扰。

  一段时间以后,夏倩倩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到临沭的姥姥家,这样孩子的奶奶也可以歇一歇。孩子送去临沭老家以后,医院的亲友团就把防护物资直接送给了夏倩倩。“单位里的关心是源源不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免去了家里的后顾之忧,我和爱人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上。”夏倩倩说。

  “平时只有我俩都休息的晚上,才有时间打个电话或者视频。”夏倩倩说,“很多时候说着家里的事情,慢慢就转到工作上了,很多时候对于一些防护等工作细节也会聊很久。我俩就像是战友,一个在武汉的主战场,一个在临沂的分战场,为了同一个目标在战斗。”

  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刘敬玲 的小女儿贝贝:

  “妈妈吃了点心, 就不用去打怪兽了”

  14日在市行政中心楼前广场,记者见到了在妈妈刘敬玲展板前拍照的5岁的小悦悦和3岁的小贝贝,她俩每人都拿着一盒点心。孩子的爸爸李栋说这本来是给孩子买的早点,可是孩子都很贴心地没有吃,准备留给妈妈吃,说着说着眼圈也红了……

  自从40天前刘敬玲主动报名支援武汉以后,因为李栋也是市人民医院的职工,所以两个孩子悦悦和贝贝就直接由爷爷奶奶照看了。说起这俩孩子,李栋很感慨:“自从孩子妈妈去了武汉以后,姐妹俩就通过画画和视频来表达对妈妈的想念,小女儿贝贝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把大宝剑,说妈妈拿着大宝剑去武汉和病毒打仗去了,现在我手机里还存着这个视频呢。平时俩孩子都很听话,也就是晚上和妈妈打个视频电话,聊聊每天发生的事情。”

  “昨天晚上爸爸告诉我和妹妹今天妈妈要回来了,我和妹妹今早上6点就起床了。”悦悦说,“我和妹妹都有点心当早点,怕妈妈路上走的时间长饿了,我和妹妹都没有舍得吃,要留给妈妈吃。”

  “我希望妈妈吃了点心,以后就不用出去打怪兽了,多和我玩。”贝贝说。

  “爱人回家后会有一周的休息时间,我们准备在家多陪陪孩子,周末想去一趟蒙山看看桃花,就当我们夫妻俩补偿孩子了。”李栋最后说。

  临报融媒记者江岩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