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拳拳爱心铺就“归家路”

  初冬时节,天空湛蓝如洗,一缕缕暖阳透过一座三层建筑的玻璃窗,斜照到一群曾在社会流浪或走失的孤老残障人员身上,让他们倍感温暖与惬意。

  这里是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着345名孤老残障人员。这群供养人员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因无法获取有效家庭信息,在此长期滞留。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悉心的真情看护,早已消除了他们心中的“阴霾”,现在他们和养老中心工作人员凝聚成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团圆。今年以来,养老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已成功为25人寻亲。

  寻家

  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12年了,儿子终于见到您了……”看着苦苦寻找多年的母亲福芳(化名)就站在自己的面前,王先生满腔的思念化作满眼泪水和声声呼唤,他紧紧抓着母亲的双手,生怕母亲再次离开视野。

  嘴角时常带笑,两侧鬓角发白,有四川口音的福芳,是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2010年收养的一名流浪人员。刚到院时,老人表情呆滞,防备心强,常常一个人呆在房间的角落。鉴于老人精神状况差、行动不便,养老中心的医护人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在日复一日的接触护理中,她渐渐放下心中的戒备,开始与护士沟通交流,能够和其他供养人员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一起就餐。

  诊疗中医生发现,福芳的左肩关节脱位,伴有上肢功能性障碍,医生及时为其治疗并用石膏固定。福芳起初并不配合,常常偷偷撕扯绷带。护士长崔彦觉察到福芳的异样,每日与她谈心,陪她进行康复锻炼,终于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我们不知道病人过去的经历,所以能做到的就是体谅病人,用我们的爱去讲新的故事。”崔彦说。

  时光飞逝,12年转瞬间过去。福芳也从一开始的感情冷漠,对周围有很强的戒备心,变成了性格外向的“开心果”。在院期间和病友相处融洽,甚至能帮助行动不便的病友上厕所。“福大姐总是乐呵呵的。”这是病友对福芳的评价。

  这12年里,养老中心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帮福芳寻家。好消息在2022年的冬天传来,在社会和警方共同努力下,养老中心终于获得了福芳家人的信息。亲情温暖所有的艰辛,养老中心12年如一日的无微不至的照料,更让福芳一生牵念,“谢谢你们,谢谢家人们……”

  时间与爱可以抚平伤痛、慰藉人心。“祝愿福芳在以后的人生会更加幸福。”这是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期盼。

  团圆

  能填补亲情的空白

  对普通人来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亲情的寄托,但对于那些生活无着的特殊群体来说,却显得遥远又生疏。

  福伟(化名)是一名社会流浪人员,2015年1月被救助后转入养老中心。病历显示他有癫痫史且智力低下,无法同中心内工作人员进行正常交流,更不能提供任何相关身份信息。养老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本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像家人一样为他提供医疗救治、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精心照料下,福伟癫痫多年未犯,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工作人员为其康复治疗时,他总是满脸笑容说,“谢谢哥哥姐姐,你们就是我的家人,这里就是我的家!”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收养人员,整体状态越来越好。可是,工作人员深夜巡视时,偶尔也会发现他因为想家而藏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一定要帮助福伟找到他的家人。”入院7年来,养老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先后尝试通过电话查询、发布寻亲公告、DNA比对等方式为其寻找家人。今年以来,养老中心积极拓宽寻亲渠道,创新工作方式,用科技手段开展寻亲工作,最终通过多方渠道确定了福伟的真实身份信息。

  “感谢你们,福伟受到这么好的照顾……”前不久,福伟的家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养老中心认亲,他们满脸泪水在门口抱成一团,迟迟不愿离开。一个多年缺失的家庭终于在养老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实现团圆。

  守护

  是恒久不变的责任

  用真情救助,用真心照料,用恒心寻亲,这是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努力把养老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织牢织密救助网,探索寻亲新模式。

  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注重基础信息收集,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帮助收养人员恢复正常思维,然后在日常接触交流中引导收养人员回忆家人信息。同时,通过方言甄别、图画引导、书写唤醒、情景引导等多种方式,询问、核实、整合信息碎片,全面排查求证,及时调整寻亲策略。

  寻亲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留意社会上的寻亲信息,有相似的及时上报比对;同时依托养老中心公众号平台,开设寻亲公告专栏,与市移动公司合作发布“朋友圈广告”,采取与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收养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积极帮助走失老人寻亲返乡。另一方面,发动爱心志愿者与因方言不通无法交流的收养人员进行交流,获取有效信息,并及时分析记录。同时,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相互协作,通过运用人脸比对、DNA和指纹采集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助力供养人员寻亲。

  对寻亲成功的收养人员在返家时,中心工作人员用爱心制作了卡片,将收养人员在中心的照片和身体状况、爱好清楚地告知其家人。让收养人员带着爱回家。

  临沂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在红色基因浸润下,城市向新、居民向善,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温暖善举和真情服务,也为这座城市添上一抹鲜亮的温暖底色。

  “把每一位收养人员当作自己的家人去照料帮助,在每一项工作中贯彻为民爱民理念,是中心始终不变的初心。中心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更多收养人员尽早回归家庭。”临沂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袁文潇 通讯员 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