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关情|“12345”就是要一拨就灵

  总关情|“12345”就是要一拨就灵——建好用好“12345·临沂首发”平台系列评论之一

  作为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为民办事工具,“12345·临沂首发”平台运行以来,注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功能日益完善,为群众解决了一批难题、办了许多实事,获得市民的首肯。可以说,平台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效果怎么检验?指标能列出很多,如技术及时升级、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版块更加丰富等等,但最核心、最关键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做到让群众一拨就灵。

  一拨就灵是“12345”平台的生命力、影响力所在,支撑它的是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诺千金。群众的诉求得到高度重视,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感受到党委政府为民办事的初心、信心和决心,就会真正认可这个平台、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参与建设这个平台,从而为平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反之,有呼不应,应而不答,答了不办,群众心里憋屈窝火,势必热线变冷,损害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什么才叫一拨就灵?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全天候。群众无论什么时候拨打“12345”,总有人耐心倾听,第一时间将事项纳入办理流程。高效率。在限定的办理时间内,能快则快,让群众尽早了却烦心事。高质量。同样是解决问题,能达到“优”绝不满足于“良”。全覆盖。诉求有大有小、问题有难有易,不论哪种情况,都有一个让人服气的办理结果。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群众需求新变化,及时填充服务空白,补上服务短板。

  热线灵不灵,根本在于为民服务的心是否一直“在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这样的理念,自然就会换位思考,如果遇到难事的是自己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那么也会千方百计帮着解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实现“12345”一拨就灵的重要前提。群众反映的事多数是小事,但办起来往往耗时费力,不如抓经济上项目“显气魄”见成绩,其实,这两项工作目的是一致的: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为群众排忧解难本身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顺心舒心。拥有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是实现“12345”一拨就灵的有力保障。群众反映的问题中,也有一部分比较复杂:有的属于历史原因造成,时间跨度大;有的涉及的人多面广,需要多方协调、多部门联动。正因为“难”,群众才寻求帮助;正因为“难”,这也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锻炼干部能力的阵地,必须迎难而上,不啃掉“硬骨头”不罢休。

  “12345”热线一头是群众的期待和厚望,一头是党委政府沉甸甸的责任,两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肯定会一拨就灵!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