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美新临沂建设"九个十"宣传之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篇

    柳青街道赵岔河小区:

    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兰山区柳青街道赵岔河小区始终坚持以社区群众为中心、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从服务机制建设、文化教育提升、扶贫脱困、生态宜居建设等层面创新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赵岔河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之路”。

  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赵岔河小区专门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设置代收代缴、团青服务、综合业务等多个服务窗口,梳理完善首问负责、接待流转、领办代办等12项服务制度,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需求。此外,社区还先后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母亲素质提升课堂、扶贫政策讲堂等活动平台。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队伍的有机结合,社区成立了一支党性强、素质高、懂政策、能干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传播脱贫攻坚、致富兴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今年以来,赵岔河小区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事紧先为文化办,钱少先为教育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先后投资打造了‘社区图书馆’和‘广场24小时免费智慧书屋’,现有各类图书10000余册,实现了图书借还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和便利化。还投资成立了社区孩子课业辅导中心,免费为社区孩子提供专业化作业辅导。该辅导中心集作业辅导室、授课室、午休室、餐厅等多功能室为一体。在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同时,下一步课业辅导中心将对外开放,助力社区居民增收,盈利后享受年底分红。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赵岔河以“合作社”为着力点,整合社区资源、闲置资金、劳动力、群众智慧,加速扶植培育潜力项目、创新项目落地,同时,充分发挥乡村带头人作用,重点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兴业传帮带活动,力求选树创业楷模,分享创业经验,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到身边的典型可信可学。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赵岔河小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积极推进“楼宇提质升级·打造魅力社区”活动,开展以垃圾大清扫、环境大改善、面貌大变样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小区环境整治,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等方式,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出力”的良好氛围。

  如今,赵岔河小区里里外外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社区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着“楼宇提质升级·打造魅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建设成果已逐渐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临报融媒记者 王永超

  罗庄区开展“五小”为民行动系列报道3

  高都街道:为民行动划出民生“幸福曲线”

  罗庄区高都街道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紧盯“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目标,深入实施“五小为民”行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一件接着一件抓,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为民生“加码”,使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划出了一条加速上行的民生“幸福曲线”。

  特色惠民为幸福“加速”

  “这种米香飘四溢,煮出来又香又甜。”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宛如翠玉,米香浓郁,勾起舌尖记忆上的“乡愁”……在前不久“2019青岛沂蒙周”产品推介会上,从西潘墩村走出的“塘崖贡米”受到青岛市民的青睐。

  “我们的‘塘米’从唐代起就被征收进贡,是给皇帝吃的哩!”西潘墩村华益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尚芝彩骄傲地说,“稻田所产的有机水稻全部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高都街道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塘崖贡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并通过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科学规划引导、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扩大有机农产品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实现"塘崖贡米"从有“身份”到有“身价”,以"小品牌"带动"大产业",促进种粮农户均增收2000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西潘墩村党支部书记潘宗姿表示,“前段时间我们成功举办罗庄区首届稻米文化节暨塘崖贡米品鉴会,让更多人知道、了解我们的‘宝贝’,并以贡米为依托,引进了青蛙养殖基地,真正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年又引进了草莓种植基地,下一步我们村还要打造更多农村品牌,让百姓拥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带动全村发家致富。”

  民生为本为生活“加温”

  室外寒风冷冽,薛庄社区居民陈伟家中温暖如春, “这种石墨烯加热器非常好,通电不一会儿,室内温度就上来了,还没有噪音,不觉得干燥,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的。”电暖气片组成的一幅幅装饰画,既能供暖又美化了居住环境。“总共要2000块钱,政府补助1200,我们才花800就能用上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啊!”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承载着这片热土的民生温度。在薛庄社区党委书记陈昌友的工作笔记上,记者看到了他的计划:今年全村石墨烯加热器已经安装40多台,下一步争取全村覆盖……其它方面,今年到明年“五一”以前,计划造林50亩,补植村内绿化带1000米,发展绿色大棚10个;继续发动党员走访困难户、五保户;继续发动党员对辖区内的脏乱差进行清理……一定为村民创造一个安全、绿色、环保、美丽的乡村环境!

  刀刃向内为民生“加码”

  高都街道设立社会治理网格化办公室,以党员干部为社会治理的“先锋军”,坚持“党建引领、民呼我应”与“镇呼区应、上下联动”相结合,强化使命担当、提升服务效能,构建“为民服务建难题”的平台。11月份累计上报安全、环保、环卫、矛盾纠纷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1121件,目前已按程序办理1059件,办理率为94。45%。

  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五类热点难点问题,街道将对所辖30个村庄规划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完成三年道路硬化13公里,裸露土地硬化2。8万平方米,“户户通"硬化2。3万平方米,完成300余户改厕,提升村民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聚焦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干群矛盾等“小问题”,提升服务效能,打通政策落实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党员干部战斗力,加快推进社会化治理改革工作,着力开展‘五小为民’行动,切实让群众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高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浩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韩广强 通讯员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