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临沭街道暑期小课堂织密民生服务网

临沭融媒讯 入夏以来,临沭街道辖区的3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暖意融融:孩子们围坐书桌前写作业、追着老师问科学问题,柳编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编织,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做实验……一场场热闹的暑期小课堂次第开讲,用丰富课程和贴心服务让“暑夏课堂旺”的景象遍布街巷,更让便民暖意直抵群众心房。

“孩子放暑假,我们上班没时间管,社区小课堂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家住沭河社区的家长张文霞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社区课堂,傍晚下班顺路接回,脸上满是踏实。针对暑期双职工家庭“看护难、辅导难”的共性问题,临沭街道提前摸排辖区有需求的家庭,精准布局服务点位,在夏庄邻里中心、富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社区标准化开设暑假小课堂,实行“基础托管+特色拓展”双轨服务,日均接待儿童320余人次,让“课堂旺”成为暑夏里的民生热景。

课堂“旺”在课程实,更在师资强。街道整合多方资源组建“专业+志愿”教学团队:邀请退休教师、志愿教师轮流坐班,负责作业辅导、阅读指导等基础托管;联动“青鸟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柳编非遗传承人、社区文艺骨干等56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开设12类特色课程——无人机科普课上,孩子们操控设备探索飞行奥秘;红色故事会上,老党员讲革命历史浸润童心;柳编工作坊里,指尖翻飞间非遗文化悄然传承。所有课程提前报备审核,师资经资质核验与岗前培训,让“旺课堂”既有热度更有质量。

除了室内课堂,“行走的课堂”同样人气高涨。街道联合县科技馆、博物馆推出“科技探秘”“非遗寻根”系列研学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进场馆看展品、做实验、听讲解。在科技馆的“光影实验室”里,夏庄邻里中心的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明白光影原理;在柳编非遗展厅,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编“平安结”,感受本土文化魅力。截至目前,8场研学活动吸引300余名儿童参与,让课堂从社区延伸到更广的成长空间。

“以前孩子暑假在家抱着手机不放,现在每天盼着去课堂,作业写完还能学手艺、涨知识,我们家长太省心了!”家长李金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数据显示,小课堂开设以来,辖区儿童暑期电子产品沉迷率下降60%,家长满意度达98%以上,一张张笑脸成了“暖心服务”的生动注脚。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临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新增“防溺水实训”“亲子共读坊”等模块,建立“家长评议+儿童反馈”机制,让暑夏课堂既“旺”在当下,更暖在长久,让社区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房”。(胡安久)